小心沉默的杀手 拒当“骨脆人”
骨质疏松到底是什么?
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、骨骼微观结构发生退化为特征,会导致骨的脆性增加,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。
由于年轻人吸烟、嗜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,以及不运动、少运动,使得骨质疏松发生率大幅提高。目前,国人骨骼健康状况堪忧,但普通公众并未意识到骨质疏松症的危害。有数据显示,到2020年,中国将有2.86亿人罹患骨密度过低或者骨质疏松症。
专家表示,35岁是骨骼健康的拐点,骨量流失,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人群占比大幅提升。
常见的骨质疏松征兆有四种:
一是身高变矮,骨质流失后,脊椎骨无法承受身体重量,遭到挤压后影响身高;
二是腰酸背痛,因腰部脊椎骨的骨质流失导致;
三是驼背,因胸部脊椎骨骨质大量流失所造成;
四是易发骨折,常发生的部位是脊椎、髋部、手腕等。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WHO(世界卫生组织)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:补钙、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。
1、吃富含钙质的食物
奶制品如牛奶、奶酪;优质蛋白质如牛肉、鸡蛋;绿色蔬菜、豆类及豆制品;海制品如鱼虾、海产植物、贝壳类等;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、奇异果等。
2、运动锻炼
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,增加成骨细胞活性,提高骨密度,促进骨形成,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。同时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质量,稳定关节,加强灵活性,提高机体抗骨折能力。
1)增加肌力和耐力的运动方式:
上肢拉力训练及手的握力训练,用于防治肱、桡骨的骨质疏松;单腿站立、下蹲加拉力训练;下肢后伸,外展运动;靠墙下蹲训练可用于防治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;直腿抬高、桥式运动、躯干伸肌等运动训练,用于防治胸腰椎的骨质疏松。
2)有氧运动:
形式有散步、有氧体操、太极拳太极剑等,可以通过刺激骨骼,增加骨量,防止骨量丢失;建议每日行走一万步,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质疏松。
3)游泳及水中负重训练:
游泳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,强壮骨骼,还能改善心肺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。游泳由于不过度增加膝关节及脊柱负荷,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及有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及腰椎病变患者。
4)改善平衡能力训练:
包括站位、坐位、卧位的平衡训练,预防跌倒。
3、适当光照
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,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,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。
4、注意生活饮食习惯
戒烟、戒酒、适量咖啡、少喝碳酸饮料、忌过咸食物、控制钠的摄入量。菠菜、苋菜等蔬菜含有较多草酸,影响钙的吸收,可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,滤去水分再烹调,可减少部分草酸,增加钙的吸收。
内容来自网络